一、環境條件
1、溫度和濕度控制:確保實驗室內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,通常溫度控制在18~25℃之間,相對濕度在40%~70%之間。這有助于防止電子元件受潮損壞,并保持機械部件的性能穩定。
2、防塵:定期清潔顯微鏡周圍的環境,減少灰塵積累。可以使用無紡布或毛刷清理顯微鏡表面的灰塵,避免灰塵進入顯微鏡內部影響成像質量。
3、防震:將顯微鏡放置在穩固的工作臺上,遠離震動源,如大型設備、交通要道等。如果實驗室內有頻繁的震動,可以考慮安裝減震臺來減少震動對顯微鏡的影響。
4、磁場控制:避免將顯微鏡放置在強磁場附近,如磁鐵、變壓器等。磁場可能會干擾電子束的正常運動軌跡,影響圖像質量。

二、光學系統維護
1、鏡頭清潔:定期檢查物鏡、目鏡等光學部件是否干凈,如有灰塵或污漬,使用專用的鏡頭紙或擦鏡紙輕輕擦拭。避免使用有機溶劑或粗糙的材料擦拭鏡頭,以免刮傷鏡片。
2、照明系統檢查:對于配備照明系統的掃描顯微鏡,定期檢查燈泡的亮度是否正常,燈絲是否完好。如果發現燈泡亮度不足或燈絲斷裂,及時更換燈泡。同時,檢查照明系統的電路連接是否松動,確保照明穩定。
3、濾光片清潔與更換:如果顯微鏡配備了濾光片,定期清潔濾光片表面的灰塵和污漬。當濾光片老化或損壞時,及時更換新的濾光片,以保證圖像的色彩還原和對比度。
三、電子光學系統維護
1、真空系統維護:定期檢查真空系統的密封性,確保真空度符合要求。如果發現真空度下降,及時檢查真空泵、真空管道等部件是否有泄漏,并進行維修。定期更換真空泵的油,保證真空泵的正常運行。
2、電子槍維護:減少開關電子束高壓和抽放真空的次數,保持鏡筒的高真空度,減緩燈絲的氧化。在日常使用中切勿關閉燈絲,觀察樣品一定要干燥,不含水分和其他揮發性物質,以防引起燈絲熔斷或驟滅。
3、物鏡光闌維護:采用較遠的工作距離和合適的光闌孔徑,保持光闌清潔。盡量減少真空系統自身帶來的污染,延長光闌的使用壽命,如機械泵應定期換油,冷卻循環水機要有足夠的制冷量。磁性樣品要預先消磁,生物等含水或易揮發溶劑的樣品必須干燥,以防氣體揮發造成光闌等部件的損壞。
四、機械部件維護
1、載物臺清潔與潤滑:定期清潔載物臺表面,去除樣品殘留和灰塵。檢查載物臺的移動是否順暢,如有必要,可以在導軌上涂抹適量的潤滑油,但要注意不要讓潤滑油污染光學部件。
2、調焦機構檢查:檢查調焦機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,確保載物臺能夠平穩地上下移動。如果發現調焦機構有卡頓或不靈活的情況,及時進行調整或維修。
五、軟件系統維護
1、更新與備份:定期更新顯微鏡的控制軟件和驅動程序,以確保軟件功能的完整性和穩定性。在進行軟件更新之前,建議先備份重要的數據和配置文件,以防更新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導致數據丟失。
2、參數設置檢查:定期檢查顯微鏡的軟件參數設置是否正確,如放大倍數、亮度、對比度、色彩平衡等。如果發現參數設置異常,及時進行調整,以保證圖像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。
六、日常使用注意事項
1、規范操作: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顯微鏡,避免誤操作造成設備損壞。在使用前,仔細閱讀儀器的使用說明書和操作指南,熟悉儀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。
2、開機預熱:在打開電源后,讓顯微鏡預熱一段時間,使其達到穩定的工作狀態。不同型號的顯微鏡預熱時間可能有所不同,一般建議預熱15-30分鐘。
3、關機順序:使用完畢后,按照正確的關機順序關閉顯微鏡。先關閉高壓、加熱裝置等,再關閉計算機和顯示器等外部設備。最后,關閉顯微鏡的電源開關,并拔掉電源線。
ZEISS掃描顯微鏡的日常維護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,包括環境條件控制、光學系統、電子光學系統、機械部件等。通過定期進行這些維護工作,可以確保顯微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延長其使用壽命,并獲得高質量的顯微圖像。